大鍋菜的主要成熟方法有炒、燒、煮、燜等,但絕不能僅限于這幾種方法。恰恰相反,運用多種烹調方法制作大鍋菜,更能使大鍋菜品種增多,花色齊全。同時也能體現一個廚師的技藝和技能,廚師在確定具體烹調方法時,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:
1、季節因素。氣溫和季節的差異,影響人的食欲。夏季太熱,大鍋菜在保證食品衛生質量的前提下,可多采用涼拌、鹵制、腌、泡等涼菜熱吃或熱菜涼吃的烹調方法;冬季寒冷,可多采用蒸、煨、燒、燜等保鮮、保暖的烹調方法,并采用適當保溫措施,讓就餐人員吃熱,吃鮮;而炸、煎、煮、鹵、炒等烹調方法則是一年四季均可使用的。
2、原料質地。質地老,含淀粉多,纖維素含量高水分少的食物。如:土豆、藕、芋頭、山藥、菱角米等,一般適宜采用燒、煮、燜、炸等高溫長時間加熱的烹調方法;相反,質地嫩,維生素含量高的新鮮蔬菜類,如菠菜、芹菜、韭菜等,一是放在后炒,二是放鹽的時間不宜過早,三是火大火猛,速炒速成,四是無論炒中還是炒后都不宜加蓋,以免葉類變黃,缺乏品相。
3、原料形狀。形狀小,薄的原料宜旺火速成,形狀大、厚的原料則適宜中小火長時間加熱。
4、時間。時間在菜肴成熟的諸因素中,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。大鍋菜由于數量多,菜肴的“后熟期”,一般比小鍋菜所需的時間長,產生的熱量大,容易出現“漚熟”狀,從而影響口感和色澤,這就要求大鍋菜在鍋內成熟的時間應相對縮短,好安排在開餐前,人員進餐高峰時制作,以求現炒快吃,保證菜肴的口感和色澤。